胡銘堯・音樂家訪談錄
訪談錄
個人主頁
🎼
音樂家訪問
夢想是不斷演奏的鋼琴家 訪問蕭邦大賽冠軍趙成珍
夢想是不斷演奏的鋼琴家 訪問蕭邦大賽冠軍趙成珍
「參加蕭邦大賽是我的夢想。到今天為止,我還是覺得能參與其中,相當之榮幸。」趙成珍說能成為蕭邦大賽的參賽者,已經是實現了夢想。
鋼琴家
February 1, 2016
北京專訪楊雪霏 簽約環球音樂與發表新唱片
北京專訪楊雪霏 簽約環球音樂與發表新唱片
「要說全球最大的古典唱片公司,環球已經是最大的,所以我能與環球合作,是十分榮幸的事。」她出道後不久簽約 EMI,一共出了五張個人大碟。簽約環球,她正是眺望更遠的錄音事業,在宣佈簽約的同時,已經灌錄好新的唱片。「之前的兩張都是協奏曲,所以今次我希望選一些輕鬆的一點獨奏的專輯,就是撥動我心弦的樂曲。」
古典結他手
April 1, 2015
音樂與生命的共同體驗 專訪張永宙
音樂與生命的共同體驗 專訪張永宙
「你看:那只是二分一碼琴而已!」張永宙拿着唱片時燦爛地笑說。張永宙首張協奏曲大碟,由哥連.戴維士指揮。今次來港演出,她將與他的兒子合作。
小提琴家
March 27, 2015
再訪女中音 Deborah Humble:港樂貝九獨唱一員
再訪女中音 Deborah Humble:港樂貝九獨唱一員
Deborah Humble 與我在 Twitter 交談,希望再來一篇訪問。於是,我們交談起來,以電郵訪問,並祝她周末與港樂演出成功。
聲樂家
February 3, 2015
放棄演奏,卻沒放棄過音樂-專訪茱莉安・萊特・韋伯
放棄演奏,卻沒放棄過音樂-專訪茱莉安・萊特・韋伯
2014 年 4 月,英國大提琴家萊莉安・萊特・韋伯在毫無預告下,突然宣佈中止演奏生涯。他在上年其中一場演出時,突然發現拿弓的手軟弱無力,幾乎不能完成獨奏。診斷後,他發現自己的頸部的椎間盤突出,幾乎傷及中央神經。那時他說:「我整個人崩潰了。」
大提琴家
January 31, 2015
訪問香港《萊茵的黃金》的大地女神 Deborah Humble
訪問香港《萊茵的黃金》的大地女神 Deborah Humble
即將上演的《萊茵的黃金》,巨星雲集,其中不乏獨當一面的獨唱家。其中一位現居德國漢堡、生於澳洲的女高音 Deborah Humble,將在香港首次亮相。她在電郵訪問中,說這是令人期待的演出。
聲樂家
January 18, 2015
沒有舞台、沒有生命 鋼琴家薩洛訪問與新唱片
沒有舞台、沒有生命 鋼琴家薩洛訪問與新唱片
「人過了四十歲,你就會知道以你的人生,並不能做所有事。鋼琴的曲目實在是太龐大了。以前我可以任我自己去探索,但一到了這個年紀,我不能彈所有我都想彈的樂曲。我想彈的樂曲,實在有太多太多。」
鋼琴家
December 1, 2014
訪問高男高音戴維士:時刻做好音樂
訪問高男高音戴維士:時刻做好音樂
高男高音戴維士成功而燦爛的獨唱生涯,源自於從小所受的合唱訓練。合唱中的與人合作的精神,深深影響了他的音樂。
聲樂家
September 13, 2014
「世上最刺激的小提琴家」柏翠西亞專訪
「世上最刺激的小提琴家」柏翠西亞專訪
《弦樂》雜誌形容柏翠西亞為「世上最刺激的小提琴家」,形容她演奏從不因循。柏翠西亞說,她在現代音樂裏,感受到自由,而且要看這些樂曲的內在,更需要時間浸淫。「但是比如利蓋替的音樂,就有一着一種清晰和透明,雖然外表複雜,但深藏於裏面的是一種少有的清澈。」柏翠西亞認為,自己是一位現代音樂的推廣者。
小提琴家
July 1, 2014
不太法國的法國小提琴家 卡普森專訪
不太法國的法國小提琴家 卡普森專訪
星期五早上的綵排,卡普森 (Renaud Capuçon) 幾乎把格拉祖諾夫的協奏曲拉了兩遍。費沙爾 (Iván Fischer) 似乎對這協奏曲要求甚緊,仔細琢磨。整個早上的綵排,就專注在這協奏曲上。
小提琴家
May 1, 2014
一直發燒的人生 王羽佳專訪
一直發燒的人生 王羽佳專訪
王羽佳的訪問,由知道她一直發燒的消息開始。她在英國來港時已經一直在病,只是因為顧及演出而沒有服藥,來到香港,唱片公司的經理人急急帶她去看醫生。但是,當我們傾談時,她卻絲毫沒有一點病的跡象。「我的人生是一直在發燒吧,哈哈。」之後的訪問,她還是在嘻哈大笑。琴前琴後,她是同樣的率性。
鋼琴家
April 1, 2014
「我是張志偉」
「我是張志偉」
二十年前,初出道的張志偉,參與劇團的演出和拍攝。「我就是很愛舞台劇。以前在劇團,即使我是當攝影的,也要跟著綵排和圍讀,戲劇怎樣成形,我也就是當中的一分子。」劇團的宣傳,需要優秀而點題的相片,但是戲劇未上演,又何來這些宣傳照?在沒有太多宣傳費的那些年,又或者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實驗劇場,跟著劇由無到有的誕生,令張志偉敏感於捕捉生活動感中的一瞬。
攝影藝術家
March 1, 2014
專訪長號傳奇林伯格 從手執長號到拿起指揮棒
專訪長號傳奇林伯格 從手執長號到拿起指揮棒
隨便問一個長號手,要他數一個最著名的長號演奏家的話,你大可預計這個標準答案:林伯格。闊別香港二十多年,林伯格今次來港登台,卻是以長號演奏家以外的身份:作曲家和指揮家。
指揮家
管樂演奏家
November 22, 2013
人生音樂旅程的紀錄 訪問楊雪霏
人生音樂旅程的紀錄 訪問楊雪霏
楊雪霏說:「每次演出都是紀錄了人生音樂旅程中的狀態。」所以,即使沒有百分百稱心,卻有令她鍾愛的自己的演出。新唱片將輯錄她喜愛的錄音。
古典結他手
August 1, 2013
由網路走到音樂廳 李茜莎專訪
由網路走到音樂廳 李茜莎專訪
「我覺得演奏就像演戲一樣,你必須像演那作曲家的生活,全情投入、浸淫在其中。這才與音樂產生關係,這才有機會感動人。」而當她在網路上認真起來,竟為她帶來了追隨者。
鋼琴家
July 1, 2013
開拓新思維.牽動新浪潮 專訪布魯克林騎士
開拓新思維.牽動新浪潮 專訪布魯克林騎士
「我們還不太明白,為何訪問總是會問名字的由來:你不會問流行樂隊和樂手,例如他們為什麼叫 ABBA 或她為什麼叫 Lady Gaga 啊。」作為古典樂評人的我,是這名字要扯上藍騎士運動,與他們最核心的價值,有什麼關連。「藍騎士運動連繫起來的,是作曲家、畫家、建築師、作家,很多人都是音樂圈以外的人。這正好就像我們:我們身邊有着不同的藝術家,我們的合作十分緊密。我們希望回望傳統,開拓新思維,牽動一波新浪潮。」
合奏組合
June 6, 2013
專訪梵志登:新樂季 樂團風格要更具彈性
專訪梵志登:新樂季 樂團風格要更具彈性
香港管弦樂團(港樂)近日公佈了新樂季,而音樂總監梵志登終於首次出席了樂季發佈會。新樂季中,他會帶領港樂怎樣走?
指揮家
May 17, 2013
一把真摯的聲音 薩巴爾專訪
一把真摯的聲音 薩巴爾專訪
薩巴爾的臉上,流露出一份真摯的笑容。不論是他慈祥的臉容,他溫柔地談生活、談感覺,還是他的音樂,都令人傾心。這種感動,源自一個人真摯的聲音。
古樂專家
May 1, 2013
植根傳統 顛覆傳統 布魯克林騎士
植根傳統 顛覆傳統 布魯克林騎士
布魯克林騎士四位音樂家,卻希望以這傳統組合著手,為音樂帶來時代感和朝氣。
合奏組合
April 26, 2013
廿年後同一曲 回望藝術之路 秦立巍專訪
廿年後同一曲 回望藝術之路 秦立巍專訪
上次和他訪問,是在 2010 年,當時他首次以 Decca 品牌推出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。問到他為什麼先前錄半集巴赫組曲後轉往貝多芬,他形容六首組曲,是大提琴音樂中的聖經,大可以花十年、廿年時間去細味。今次,我又問他同一條問題。為什麼忽然是要錄德伏扎克協奏曲呢?
大提琴家
April 1, 2013
Hélène Grimaud 野性的變奏
Hélène Grimaud 野性的變奏
法國、女、鋼琴家。這三字詞走在一起的化學作用,在腦海泛起一個舉止優雅的女人在琴鍵上輕敲着印象樂派矇矓音韻。偏偏,化學作用在葛莉茉 (Hélène Grimaud) 身上起不了作用。古典樂圈中人,紛紛以「狼女」喚之。
鋼琴家
February 1, 2013
新一代熱血大提琴家 賴杜堤奧專訪
新一代熱血大提琴家 賴杜堤奧專訪
我和年輕大提琴家賴杜堤奧 (Valentin Radutiu) 的訪問,以他的名字開始。他 1986 年在德國慕尼黑出世,名字卻怎樣也與一般德國名字格格不入。「我的父母都是羅馬尼亞人。」他說,也立即解開了格格不入名字的謎底。
大提琴家
February 1, 2013
用自己的熱情 打造音樂:李雲迪專訪
用自己的熱情 打造音樂:李雲迪專訪
不經不覺,李雲迪由成名的蕭邦國際鋼琴大賽,到今日已有着 12 年的時間。勝出後簽約大禾花,2010 年轉投 EMI,卻在今年突然回歸大禾花,並推出一張新貝多芬。
鋼琴家
November 1, 2012
譚盾指揮譚盾 香港管弦樂團的新唱片製作
譚盾指揮譚盾 香港管弦樂團的新唱片製作
譚盾才剛到過香港,在香港國際室樂節中,為他的《鬼戲》主持講座。事隔兩個月,他靜悄悄再臨香港。能令他來的,不是音樂會,而是灌錄新唱片。
作曲家
指揮家
June 1, 2012
自然而直達心靈的音樂 訪問卡爾.詹金斯
自然而直達心靈的音樂 訪問卡爾.詹金斯
威爾斯作曲家卡爾.詹金斯 (Karl Jenkins) 首次來港演出,想不到也是他人生第一次來香港。落機到埗還不到 24 小時,他就匆匆地準備排練與香港城市室樂團及 Die Konzertisten 演出的《安魂曲》。
指揮家
作曲家
May 1, 2012
快樂的「愛樂者」﹣嚴謹的技巧 歡快的音樂
快樂的「愛樂者」﹣嚴謹的技巧 歡快的音樂
管弦樂團的樂手,身穿黑色燕尾服套裝,神情專注地演奏,不論是外形或是音樂,都給人嚴肅的感覺。如果你不認識這幾位樂手,或許會誤以為,來自頂尖的維也納愛樂和柏林愛樂的樂手,會是世上最嚴肅的音樂人。事實卻剛好相反。
合奏組合
April 27, 2012
王羽佳最新唱片《幻想曲》 加奏小品中的個性演繹
王羽佳最新唱片《幻想曲》 加奏小品中的個性演繹
年輕的中國女鋼琴家王羽佳,與德國大禾花 Deustche Grammophon,踏入第四個合作年頭。作為德國大禾花的藝人,王羽佳在她的第四張唱片一改以往的大堆頭曲目,只演奏小品。
鋼琴家
March 30, 2012
愛演戲,也愛歌唱—抒情女高音艾德曼
愛演戲,也愛歌唱—抒情女高音艾德曼
一年半前,一位歌劇博客這樣寫:「你認識德國抒情女高音莫卡.艾德曼 (Mojca Erdmann) 嗎?這刻不認識的話,我擔保你用不消幾年間便認識了。」
聲樂家
July 1, 2011
秦立巍專訪:聽眾和作曲家的橋樑
秦立巍專訪:聽眾和作曲家的橋樑
拉了貝多芬二十多年的秦立巍,覺得現在是開時候開展貝多芬之旅。「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鳴曲,涵括了貝多芬整個創作生涯。」
大提琴家
May 1, 2010